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宋莉萍
冬天一到,不少人食欲比夏天要好一些,但另一方面不时会有脾胃等不适。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大科主任医师黄穗平教授给你介绍一招简单的脾胃养护方法。所需中药材只有一味——黄芪。(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黄芪是中药里非常重要的一味,今天就请黄穗平教授给大家说说它的功效、特性以及一种简易的食用方法,非常适合冬天进补。
黄芪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黄芪汤泡水喝可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黄穗平教授介绍,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它补气效果好,用来泡水特别回甘,是气虚体质人群的保温杯进补佳选。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气虚、气虚水肿、表虚自汗、气血两虚者服用。除了处方入药、煲汤调理外、还可以泡水代茶饮。?
黄芪善补气升阳,对于有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脾气不足之人来说是很好的补益之品。此外,黄芪既能补益脾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气虚水肿之要药。如果你脾气虚水湿失运,浮肿虚胖尿少,也可以经常用黄芪泡水喝来祛湿消肿减肥,也可以与茯苓、白术等健脾祛湿药同用。
黄芪可益气固表,止虚汗
黄芪可补脾肺之气,固表止虚汗。适用于脾肺气虚导致的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如著名的中药方剂“玉屏风散”,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搭配健脾的白术与祛风的防风,共建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气虚的人除了容易出汗,还容易感冒,稍微着个凉、吹吹风就感冒了,反反复复,这类人也可以试一试玉屏风散,它能治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感冒者。
黄芪有益气养血之功
不少气虚的人合并血虚,而黄芪有益气养血之功,气能生血,通过补气又有助于血的生成,常用来治疗气血两虚或血虚患者,黄芪与当归一起煲汤喝,久服能让人气色好转。著名的补血方“当归补血汤”就是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比例组成的。
黄芪和人参党参有何区别?

黄芪加麦冬一起泡水喝可免唇干舌燥之感
人参、党参、黄芪都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但三者的作用有所区别。
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复脉固脱,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尤其适合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的人。
黄芪泡水喝,简易有效
用黄芪泡水喝,是气虚养生党的福音。如果喝了觉得唇干舌燥,说明你可能是气阴两虚的体质,因为黄芪温燥性烈,容易助火,这个时候就可以加麦冬一起泡,麦冬养阴生津,可以制约黄芪的温燥。
泡饮方法:黄芪10克,麦冬10克,放入保温杯,冲入沸水,焗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1次可以冲2-3泡。
黄芪应该如何挑选?——闻、尝、看

黄芪在药店或医院购买质量相对有保证
市场上的黄芪不少,价格低廉,不少朋友都喜欢买一些来煲汤,又担心品质不好。专家告诉大家几个挑选黄芪的小窍门。
闻:优质新鲜的黄芪,有一股浓郁的豆香味;陈旧的黄芪闻不到什么味道。?
尝:黄芪是可以生嚼着吃的。取一片放嘴里尝一尝,好的黄芪味道甘甜。如果有酸味、怪味,是熏过硫磺的。?
看:黄芪是植物的根部,表皮偏褐色,里边发黄。外圈发黑的有可能发霉了。切片的黄芪,不是越大越好。有一种特别宽的黄芪片,薄薄的,外形很好看,价格也贵,是普通黄芪用机器压扁拼接而成的。因为薄,所以用来泡茶喝比较容易出味。如果在家炖煮,就没有必要买这种了。?
产地:药材讲究道地,黄芪的产地主要在西北和东北。
食疗方——黄芪红枣乌鸡汤

黄芪红枣乌鸡汤可补充气血,养颜美容
材料:黄芪30g,红枣5颗,生姜3片,乌鸡1只。(2人份)
做法:乌鸡洗净、切块、焯水放入砂锅,红枣去核,加入全部食材,再加足量的水大火烧开后关小火炖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益胃。
黄芪、红枣皆是补气补血的食材,和乌鸡一起炖食能够补充人体气血,养颜美容,对气血不足女生常见的月经不调、痛经等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陈映平
责编 |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