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片的芦苇荡,远远望去随风摇曳,别有一番萧瑟之美。可是现在被清理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些草根,使城市中少了些自然美。”市民罗先生感慨地说。近日,随着扎达盖河、乌里沙河河道中的芦苇被清理,不少市民发出疑问,为什么要清理河道中的芦苇荡?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清理河道中的芦苇荡,主要是从防火和防洪的角度考虑的。我们每年都会进行清理,今年的清理工作预计在12月底完成。”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河道管护科工作人员周国强说。12月1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扎达盖河、乌里沙河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泄洪,经过多年治理,在非汛期河道内会分段蓄水,成为市区景观河道。近几年,城区河道内的芦苇不断生长,芦苇荡的面积越来越大,已覆盖了河道内10多万平方米的区域。长在河道里的芦苇,在汛期泄洪时会携带淤泥从上游流至下游,堵塞较窄的河道。冬季芦苇干枯易燃,存在火灾隐患,所以每年清理河道内的芦苇荡成为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河道管护科的重要工作之一。
“每年春季,返青的芦苇荡成为大量野生鸟类的栖息地。河道上游芦苇荡茂密的区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野生鸟类筑巢繁衍。到了秋冬季节,河道内枯黄的芦苇荡存在火灾隐患,我们会安排专人防火看护,等淤泥上冻,才能进入河道进行清理,由于清理出来的枯草数量特别多,运输起来也非常困难。”周国强说。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河道内的芦苇荡仅能靠人工清理,无法使用机械,因此清理效率低,同时储存、运输及后期处理费时费力且投入较大,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或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既能让芦苇荡发挥美化城市,给野生鸟类提供栖息地的作用,又能在冬季被快速清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徐达明)


